5月23日,由中國眼鏡協會視光師分會、全國驗光與配鏡行指委主辦、天津職業大學承辦,中國眼鏡科技雜志社協辦的中國視光學發展教育計劃(簡稱“CODE”)第六屆視光論壇圓滿落幕。本屆論壇以“雙眼視問題處理及功能眼鏡驗配”為主題,邀請了齊備、王海英、丁美華、唐先東等8位專業老師為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了兼具理論與實操技巧的精彩分享。
本屆視光論壇原定于今年2月在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眼鏡業展覽會上舉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采用了線上直播這一全新的方式,在三個小時的直播期間,累計有8000多人次在線觀看。
 杜同和
早上9:00,論壇正式開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秘書長,中國眼鏡協會理事長杜同和在直播中表達了對廣大視光行業同仁的問候與歡迎。他強調了視光教育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對中國眼鏡協會、全國驗光與配鏡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近期工作動向進行了說明,并寄語收看論壇的廣大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推動視光事業與健康產業有機銜接,為眼視光專業融入全局、健康服務貫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戴維平
中國眼鏡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維平介紹了各位老師的演講主題和研究方向后,論壇的分享環節正式開始。 齊備教授帶來了硬性雙環曲面接觸鏡的介紹與使用指導。硬性雙環曲面接觸鏡并非目前的新技術,而是有著多年的應用歷史,但因為其出色的穩定性,已被廣泛應用于弱視、低視力人群的治療中,因此熟練掌握它的原理及方法,非常有意義。
王海英教授的演講主題是《多焦點軟性接觸鏡》。在主流的近視增長控制手段中,多焦軟鏡對于特定人群能夠實現29%~70%的控制效果,也是目前市面上涌現較多的近視防控新產品的品類。王海英教授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對同心圓雙焦軟鏡、邊緣漸進軟鏡技術原理、適應人群以及應用中的細節進行了回顧、補充和加強,幫助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應用相關技術產品。
丁美華老師的演講主題是《鞏膜鏡的驗配及應用》。她詳細介紹了鞏膜鏡的發展歷史、詳細定義、主要用途、適配檢查與驗配流程。對相關重點知識進行了詳盡介紹后,還分享了一些鞏膜鏡的未來技術前景與研究方向。
唐先東老師的演講主題是《軟硬結合鏡的應用與驗配》。他的分享圍繞著軟硬結合的Hybrids接觸鏡展開,它兼具了舒適度高、適應期短、視覺質量好、使用中淚液交換充分的優點,同時可以適用于圓錐角膜等不規則角膜的病例。他還詳細介紹了歷代Hybrids接觸鏡的特點、分類與臨床應用,并對目前幾種主流的驗配方法進行了教學,填補了參與論壇的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在相關知識上的空白。
吳飛老師的演講主題是《視覺訓練的原理與管理》。他指出,視覺訓練的基本原理在于增加融像性集合范圍,通過持續訓練,進而改變視物時的集合或調解功能。除了基本原理外,她還對非斜視性雙眼視覺訓練的三個階段進行了詳細教學。
劉寧寧老師的演講主題是《非斜視性雙眼視及調節功能異常的診斷》。主要圍繞如何對有雙眼視和調節功能異常的患者進行適當的診斷檢測;如何了解每個診斷檢測所需的步驟,并分析結果;利用病例分析進行診斷。她強調說,非斜視性雙眼視覺問題是除屈光不正外最普遍的情況,因此對它的診斷十分重要。她介紹了遮蓋試驗、集合近點測試、聚散力的測試、隨機點立體視測試等雙眼視評估方式,以及調節評估、分析數據,最終給出判斷的方法。
宋雨桐老師的演講主題是《視野缺損患者的低視力助視器驗配》。她首先介紹了視野缺損的主要類型以及常見成因,因為眼部疾病、眼球老花和意外受傷等種種因素,我國遭受視野缺損的人群有不小的規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蒙受閱讀能力下降行動受限等諸多不便,通過助視器驗配,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恢復視力,正常生活。宋老師分別針對中心性視野缺失、向心性視野缺失,以及視野偏盲介紹了相應的助視器驗配、檢查和視覺康復中的操作細節。
胡蘭老師的演講主題是《三棱鏡的應用及驗配方法》。她介紹了三棱鏡的基本原理、性能、種類和應用范圍。針對非斜視患者,她提出了三棱鏡驗配的三大總體原則:精確的驗光、有明顯癥狀、有視功能訓練需求。針對斜視患者驗配三棱鏡的前提和需求特點,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說明。
中午12點,中國視光學發展教育計劃•第六屆視光論壇圓滿落幕。直播過程中,老師們分享的精彩內容贏得了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們的陣陣喝彩,針對8位老師分享的課題,視光行業從業人員在直播間內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們也在課后給予了專業的解答。
|